为什么纣王的罪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0:24:38
急着需要

主要出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统治者打击政敌的需要,故意丑化他;而是后世的学者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正确,拼命搜集、甚至捏造反例,商纣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

其实,周武王灭掉殷商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灭商之举是正确的,拼命往商纣王身上泼脏水,把他树立成一个反面典型。不过他在《尚书》里也只列举了纣王的六条罪状:

第一是不用贵戚旧臣
第二是登用小人
第三是听信妇言
第四是信有命在天
第五是不留心祭祀
第六是酗酒

纣王真正被涂黑,是到了战国的那些学者们干的。这些人各自有各自的学说,到处游说诸侯接受他们的学说,或者同别人争鸣。他们在阐述自己的学说的时候,喜欢举例子,比如《韩非子》一书为了说明“小信成则大信立”这一句话,就紧接着举了七八个名人的故事作为例证。举例子的时候又喜欢走极端,喜欢举出极好的圣人,以及极坏的坏人,作为正反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论点。这样就振振有辞、生动丰满,更容易打动诸侯了。于是,尧、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他们包装打造成了完人圣人,他们干过的事就作为正面例子用,有些他们没干的事,也可以编一些说是他们干的;与之对应,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坏人,夏桀、商纣王、盗跖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因为是失败者,他们干的事,就成了坏典型,有些他们没干过的事,也给他们编上,作为坏例子说。于是,一说圣贤之道理,就立刻拿尧舜周文王举例子,一说坏典型,就言必及桀纣。

我们可以看看纣王的罪行是如何一点一点增加的。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被活灵活现地演义丰富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再往后一点分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开始变得令人发指,到了汉朝刘向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好奇,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到了晋朝,皇甫谧干脆说纣王还解剖了比干的媳妇,想看看她的胎儿形态!

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献上也从来没有过,春秋时代也没有,是到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首次描绘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非常了不起的:“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