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20:38

改革,发展经济,训练军队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晋文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皇室之争迫使重耳弃蒲走狄,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重耳在戎狄居住了十二年,期间,他父亲晋献公死后,晋国大夫曾经派人请重耳归国继位,被重耳拒绝。晋惠公当政后,又命人微行戎狄刺杀重耳,重耳虽幸免于难,却感到戎狄不足以为后援。此后,重耳先后流亡于齐国、楚国和秦国。晋秦韩战之后,秦穆公欣然派三千秦军拥重耳入晋。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重耳命部下杀晋怀公于高粱(临汾),继位于绛。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使晋文公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下情,因此他继位后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他号召国内大力改进生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