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老年人被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6:31:01
外公原为大学教授,93年退休,现80岁,身体健康。近年来老是受不住社会上不法份子诱惑,购买保健品,借钱于他人,累计近10万元。
举几例:一·前些天,购买不法商贩的保健品累计5000元,幸好我在家制止住。事情闹到警察局,不法商贩拘留3小时,非法营销,因打法律擦边球,释放。释放后不时打威胁电话骚扰。二·借5万元于社会上闲杂人士,赖账不还,现法律诉讼阶段。三·今天又付好钱准备买门卫推销的山寨手机。
问题:1老是不吸取教训,随着记忆力减退,只要外人对他叫几声教授,立刻信任对方,不对对方行为做任何判断。2自己家人无论谁,如何劝告,只有当事实不能更改才承认错误,并让他人为其处理收尾工作。屡教不改。

平时家人对他很好,吃穿不愁,自己也有退休工资。儿女认为这些闲钱如用在老人自己身上,无话可说,即使做慈善也会相当支持。但老是被骗子骗掉,自己不但需花下班后的时间精力处理,还要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社会风气无法改变,请问如何让外公吸取教训?

楼猪的意思就是说应为人老了。思想开始退化了。道理是讲不通了。那只有从经济上入手了。你们要是有空就多陪老人出去走走。多跟在他社边就没有人敢骗他了。或者培养下他兴趣。比如钓鱼呀。下棋呀什么的有益身心健康的。

那还不简单, 既然你们都不反对,就劝他去做慈善呗
要不干脆把钱放到你们手里 他没钱了 还被骗什么啊

既然派出所都没有说是骗人,你又怎知道是骗子?太敏感了吧 ?对长辈要顺承,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你们都反对还叫孝顺?

人一旦上了年纪,反应会变得日渐迟缓,许多犯罪分子也是利用中老年人的这一弱点进行大肆行骗。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经常采取几个团伙成员共同“演戏”, 取得事主信任后实施诈骗的作案方式,常见的招数有:
◆手段一:消灾解难
作案人员采用问路的方式选择对象,借口请求对方带路,途中趁机以事主“脸色不好”、“近期家里人可能有灾难"等话套事主,称可帮事主"驱邪消灾”,骗得事主信任,然后叫事主回家或到银行取出财物用以“拜神作法”。在事主拿出财物后,将事主财物放进一个包里,然后以要买几个苹果“作法事”等为借口支开事主,取走事主财物,又或者用同样款式、重量的包将事主包掉换后骗走。
◆手段二:高利润的外币兑换
作案人员物色到作案目标后,谎称要急于将欧元、加币等外币兑换人民币救人,博取事主的同情,再以到银行兑换汇率过低,与事主平分兑换差价的高利润打动事主与其兑换,然后将事主带到附近银行旁边,假称认识银行的工作人员,然后致电联系假扮银行工作人员的同伙出来进一步取得事主信任,在事主取出财物后再以掉包等形式实施诈骗。
◆手段三:寻求名医
作案人员通过几名同伙联手“演出”,称通过观察事主的面相察觉到事主的家人近期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自称认识“名医”可以医治,建议事主拿出财物"作法"后再带其去找“名医”治疗,伺机将事主财物掉包骗走。
◆手段四:“免费体检”
由于年龄增长,各种各样的疾病自然随之而来,老年人求医问药的心理也就更加强烈。然而,这些中、老年人大多缺乏保健知识,又贪图省钱,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就紧紧抓住老年人的这种贪小便宜的心理,打起“健康讲座咨询、免费品尝体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