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求意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36:22
辩题:班干部的选举更注重品格还是能力,我是正方,更注重能力。请大家帮帮忙,急!!!!!!谢拉!可以加分!

以上回答是可以作为论据使用的,但是要想论点更牢不可破,还要对论点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刻阐述.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在用人的时候,是使用他的长处,用物的时候是使用它特异功效的地方。比如,我需要一个人粉刷墙壁,一定要找手艺最高的,干的最快的,至于他打嗝放屁这些毛病我不会考虑的。这就是用其长!再比如,庄子用一大葫芦做舟游荡于水上,本来无他用东西找到了用处,也是用其特异功效的地方!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以德取人不但会有不能胜任工作的嫌疑,还会留下人才选用难题,因为道德是不好量化的,他很容易被取才者主观臆断所左右。中国在文革期间造成许多冤假错案原因在此,因为不能有效地、快速地区分“德”与“不德”只能靠所谓的“成分论”来划分人,出了千古未有的笑话!

辩论中注意对方两个攻击点:
一是,有才无德之人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害。比如宋代的蔡京,写了一手好字,算是人才,但品行不好,最后令国家蒙难。这里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是,我们所指的“才”一定是跟他职位和身份相符合的才能,蔡京写了一手好字只是投了皇帝的所好,结果当了宰相除了捞钱,就是草包一个。还有象当今社会,安排一个名人或者学者去当一个副市长等官职,其实他们能不能胜任真的很难说,这只能算“用其名”,而不是用其才!
第二,无德之人会对社会和国家利益造成损害,所以应该把他从集体中清除。这句话看是有道理,其实人是社会动物,其道德产生于他律,没有人与人的交际活动,没有外因约束就没有道德。所以保证官员高效廉洁的是体制,而不能靠自我约束(道德)。这就是为什么从古自今都说“量才为用”,而不是“量德为用”。但是,封建社会的吏治体系是自上而下的,根本形成不了廉洁高效的吏治,只能是贪官年年杀,贪官年年增;只有当代的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制度,才能最终完成廉洁高效的吏治。可惜,中国现在离真正民主还很远,这是后话。

这个辩题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个人认为你可以用这样的策略去回答,不直接攻击反方本身,而是采用大量例子来论证正方的正确性
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从那时候开始,可以说正统的士大夫都是儒学出生,可见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小到齐家,达到治国平天下,无一离不开儒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