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以雍正为课题的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4:52:43

雍正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帝王,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清王朝继续保持着康熙盛世的繁荣景象,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雍正的勤政。但是雍正毕竟只是以一人之力管理这么大的帝国,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仅凭一人之力,很难管理完善。所以我觉得课题的报告应该就专制制度的弊端来展开,并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凸显出来。

整顿吏治。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雍正帝即大清世宗宪皇帝(康熙十七年-雍正十三年,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爱新觉罗氏,名胤禛,康熙帝第四子,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雍正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民间传言雍正篡权,更改康熙帝遗诏而继承皇位。雍正在位时期,置军机处加强皇权、火耗归公与打击王公官吏腐败等一系列政策,对康乾盛世的延续起了重大作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十一月初七(12月14日)康熙在畅春园患病,初九胤禛奉命代康熙于冬至祭天,十一月十三(12月20日)康熙病亡。当时胤禛并不在场,由隆科多宣诏传位雍正。

雍正四十五岁即位,其即位经过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对其继位之说有多个版本。“雍正夺嫡”和“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并称“清宫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记所说,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于北京畅春园内。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时正代康熙在天坛祭天),由提督九门、卫戍京师的雍正之舅-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传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遗诏》汉满原文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而夺得皇位。但此传说有破绽:第一,当时清朝内宫事务一般用满文,因此康熙的遗诏尚有满文版本,民间传说重在汉文、对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