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战后的反犹主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05:10:42
反犹主义起源,表现形式,新特征,影响等

反犹主义*是一种古老而丑恶的历史现象。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就一直倍受反犹主义的折磨与煎熬。二战以后,国际社会在纳粹大屠杀的悲剧面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强大的道义压力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得反犹主义在二战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为收敛。冷战以后,由于原有两极国际格局的崩溃,国际社会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一股新的反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又重新抬头,并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本文就旨在通过对冷战后国际反犹主义的表现形式、表现特征及其影响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使读者对冷战后国际社会的反犹主义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求教于方家。

一、 冷战后国际反犹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徐向群先生在其著作《沙漠中的仙人掌:犹太素描》一书中,归纳了历史上的几种主要反犹主义形式[2]:耻辱的记号(Mark of Disgrace);格都(Ghetto,也译为“隔都”);诽谤(Libel)等。其实,除此之外,历史上的反犹主义还有其他很多形式,比如亵渎犹太教的圣物,针对犹太人的暴力攻击乃至杀戮等。冷战后的反犹主义仍然保有了历史上传统反犹主义的一些主要形式,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面孔。概而言之,主要有下述几种。

1、否定大屠杀(Holocaust Denial)。二战期间,纳粹法西斯分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早已有纽伦堡审判作为历史定论。但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股为纳粹法西斯分子洗脱罪名的“修正主义(Revisionism)”和“否定大屠杀(Holocaust Denial)”之风开始出现,这是当前反犹主义的一种新形式。

1979年,欧洲自由演讲协会在德国卡赛尔市(Kassel)召开第一次“大屠杀修正”会议,此后这一反犹主义新形式即在世界各地广为蔓延。修正派分子通常以学术的名义,给他们的出版物披上严肃的外装,并往往宣称他们和新纳粹集团毫无瓜葛,以达到在右翼之外寻找读者群的目的。修正派分子的惯用手法还有:伪造历史资料;装扮成权威或者躲在权威的后面;以学术争鸣为由抛售相关论调;利用公众对自然科学的信仰,运用假设性的研究以试图证明纳粹集中营毒气室的不可信性,等等。他们的主要观点有[3]:作为“元首”的希特勒当时并未下达大屠杀命令,也不知道针对犹太人的灭绝性屠杀;火葬场不可能得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