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鹮为什么被称为“烟道清洁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10:36

基本资料
  中文名:白鹮
  类属:鹮科
  学名: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英文名: white ib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atham, 1790)
  保护情况: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白鹮在我国东北一带又叫白油老鹳子,体长为65一75厘米。黑色的嘴细长,并且向下弯曲。虹膜为红色或红褐色。脚较短,也是黑色。夏季通体的羽毛都是白色,但头部和颈的上部裸露,呈黑色,有时缀有蓝色,这是它与其他 类的明显区别。背部和前颈的下部有延长的灰色饰羽,翅膀的下面有裸露的深红色皮肤斑,并且沿着翅膀的边缘向下面的两侧延伸,飞行时露出的翼尖为黑色。冬季的羽毛与夏羽大体相似,但背部和前颈没有延伸的灰色饰羽,翅膀下裸露的皮肤斑变为橙红色。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白鹮栖息于湖边、河岸、水稻田、芦苇水塘、沼泽和潮湿草原等开阔地方。通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单独活动在水边或草地上。白天活动,活动时不声不响,平时几乎听不到它的叫声,行走也很轻盈沉着。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飞行沉着缓慢,但较其他鹭类和鹳类快,偶尔也能滑翔。主要以鱼、蛙、蝌蚪、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爬行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觅食在水边浅水处,也在陆地和海岸上觅食。觅食时常沿着水边慢慢行走,并不时地将嘴插入水中探觅或啄取表面的食物,也常在水边浅水处或烂泥地上,将长而弯弯的嘴深深的插入烂泥中或水中探测食物,有时甚至将整个头部和颈部浸人水中。
  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白鹮为留鸟,仅在繁殖期后有游荡觅食的现象,但分布于我国境内的种群为迁徙鸟,每年春季于4—5月迁到东北繁殖地,10—11月又迁到我国南方越冬,少数迁到台湾以及日本等地。迁徙时常呈小群,飞行时常排成“V”字形或呈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