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不要尊重学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20:53
你心目中的“学生”是什么?教育能不能尊重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

在中国提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在西方国家就不可能提这样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老师和学生只存在“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意识中和人际沟通上老师和学生完全平等。在中国各种社会角色之间没有人际关系,只有人伦关系,至今依然如此,而中国的传统人伦关系本身是不将平等的,它讲等级及对应的尊卑的。在官员与百姓间是如此,家长与子女件是如此,老师与学生间依然是如此,还有医生、企业家、公务员、企业中坐办公室的、企业中在车间干活的、摊贩等等涉及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西方国家是没有官员和对应的百姓这种说法的,只有公民,西方国家也没有家长的说法,只有父亲和母亲。举例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一个美国普通的卡车司机在美国人看来他们只不过是职业上的不同,除此之外他们都只是美国人而已,奥巴马做得不好照样很多美国人要向他“扔鞋底”。在中国,国家主席和一个普通百姓在国人的潜意识中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国家主席绝对要比一个普通小百姓“那个”很多。在国内也绝对没人敢向国家主席扔鞋底,哪怕向一个普通城管员芝麻小官扔鞋底都不敢。当然中国领导人到了国外还是有被仍鞋底的可能。
再回到老师和学生在国人的潜意识中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具有“天”定权利比学生高一等或者说优越。

我心目中的学生应该是个性鲜明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在轻松愉快中使自己趋向的专长得到发展。
教育不能做到尊重学生就不可能教出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怎么才能做到尊重,这是个很多人知道但少人能理解的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在这种商业社会中

如今社会,大家都在说尊重。可又有几人知道尊重的含义。
尊重:在意识中平等的对待。
理解:能站在对方的意识状态(立场 条件)下加以考虑和对待
信任:相信对方
这人际沟通中这三者是层级进阶关系,后者以前者为前提。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只有在平等的意识状态中(尊重),沟通才可能是有效的(就好像是把沟通双方的脑波频率调到一致)。只有在理解、信任的意识平台下,沟通才可能是高效的!

最后回答怎样尊重学生这个问题。我只能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个小学教师,遇到一个小学生十分“顽劣”,什么都听不进去。你试一下这个方法,和这个顽劣学生沟通的时候你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