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运用古汉语的方法解释“徵”“共”“涉”“纳”的本义与引申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5:32:51
在我的问题上最好加上他们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出处,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

徵,《说文》:“召也。从壬,从微省。壬微为徵。”意思是“征召”。壬,古挺字,有选拔义。把出身低微的人选拔出来,就是“徵”。
共,会意字,古文字像双手举起一个东西,其实就是“拱”字的古文。
涉,会意字,从水从步,意思是徒步过河。
纳,古仅作“内”,纳是一个后起字。“内”的框表示界限,“人”(古作入)表示进入,从字形看它也像一个尖锐的物体,刺入框内。所以“内”字有“进入”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接纳”,字形改写为“纳”。“纳”就是允许别人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