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调整都具有连续性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4:16:00
根据我国自1993年以来的利率调整状况和美联储近年来的利率调整状况,我们发现利率调整都具有连续朝一个方向进行调整的特点,这是为什么?

具体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个:
1,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央行的普遍放弃了货币数量指标,而把调控重点转向通货膨胀率或者利率,而这两者的有效实施都需要政府有强有力的公信力,即保持政策一致性,以对民众预期产生重要影响。
2,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从卢卡斯批评中我们可以得知,一,政府难以提前对所实施的政策的后果进行准确的预测,二,人们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预期会反过来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所以政府在调整利率时候一般做法都是小步微调,量少次多,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政策尺度,防止过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连续调整保持政策连续性,从而影响民众预期,以更好的打到政策效果。

以上也可能只是一方面原因,欢迎探讨。

中国的经济学不同于西方,市场利率对引导企业融资方面作用微乎其微,利率高也好低也好,能得到信贷的企业仍然能得到,得不到的仍然得不到。所以认为降息能刺激宏观经济之说并不靠谱。

在中国,利率政策和利率调整的决定权在中央政治局。利率决策是政治事件,而不单纯是央行做出的经济决策。所以今年调整利率的原因就不要以为是哪个指数高哪个指数低那么简单,因为政治问题从来不简单。

从国际说,利率政策用不用和用的方向,是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工具。中国和西方的博弈,有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特别是金融、文化等多个层面,经济金融领域最具分量的武器就是利率和汇率。当西方试图以金融霸权重构世界经济格局且对中国不利,中国运用经济武器进行反击或者威胁进行反击是必然的。同样,如果西方有可能在未来格局中照顾到中国,对中国可能有利,那实施经济配合甚至经济引诱,也是可以考虑的。

美国的宽松已经实施,美国控制下的日本已经实施宽松,美日正在焦灼等待欧洲加入。一旦欧洲利率与美日一致,三方就能共同进退,联手掀起大规模的金融风暴,用零成本的美元、日元、欧元电子货币席卷世界,一劳永逸地解决西方危机。如果失败,等待西方的是一场1931年的经济大危机。由于中国是实体经济大国,制造业举世无敌,供应着西方赖以生存的实物商品,中国的举动和选择对西方而言十分重要。

今年的降息,是在瞄着美欧的矛盾。美国正在全力撕扯乌克兰的伤口,对欧洲和俄罗斯制造麻烦施加压力。欧洲则全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