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垂柳,荷花,牡丹,桑梓,梅花分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3:17:17

①竹:四季常青——一般形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生命力顽强;有节——形容有气节;空心——形容虚心。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所谓“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
关于竹的诗句很多,如苏轼《绿竹筠》 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竹的代表人物应该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的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如今的云台山的百家岩一带)。“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是对他们的形容。
②垂柳:寓意美好。
春秋时,有个柳下惠,原来不姓柳,因为很爱柳才改姓,于是,他的后代都姓柳了;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栽植一柳树,后人名之为“唐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便自称“柳泉居士”;清末名将左宗棠出征西北时,命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长达数千里,人称“左公柳”。现代画家丰子恺曾将屋子取名为“小柳屋”;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特别爱柳,他的书房叫“寒柳堂”,其著述编为《寒柳堂集》。
③荷花:荷花在佛教中象征着“不染”、清净,有“不著不染”与“(著而不染”两种发生途径。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变化、禅宗的兴起,荷花“不染”的发生途径呈现了从“隔”(“不著不染)到“即”(“著而不染”)的总体态势。到了宋代,理学家以儒解禅,对荷花的“不染”进行本体思考,指出“向上一路”,荷花成为士大夫人格象征。此外,在中国文学中,“青泥莲花”特指有才德的妓女,这是荷花佛教寓意在中国“向下一路”的发展。(此语出自《南京师大学报》中的一文)
④牡丹:牡丹有雍容华贵之意,一般指女子。“她盛开着硕大饱满的花朵,但决不以妖媚惑人;她盛妆着华丽的容貌,但决不哗众取宠,百般邀赏;她有着婀娜的多姿,随风而舞,但不肯矫情妖冶,轻佻癫狂。观赏牡丹,仿佛在观赏衣着华丽,艳而不俗,即风情万种又气神若定、风雅无边的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