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鲁迅先生的感受。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27:03
一段就ok

在现代中国的文坛上,鲁迅无疑是个庞然大物。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大多对他有种天然的敬畏。可是,只要你多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他也是个凡人,甚至可以说他也是个“俗人”,即和你我一样的平常之人。最近听了孔庆东先生说鲁迅的节目后,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鲁迅的平常,首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只要看看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就知道了。润土、阿Q、孔乙己、祥林嫂……,一个个都那么卑微,却又那么亲切。而鲁迅先生则从不居高临下,从不以“精英”自居,总是把自己放在与这些小人物平等的位置上,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每每读他笔下的这些小人物,仿佛都能触摸到一颗善良、温暖的心在跳动。我一直以为,从文学的角度说,鲁迅作品中最精华、最具人文价值的不是他的杂文,也不是他的诗歌和散文,而是他的那些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

  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鲁迅毕竟又是个写杂文的大家,因而在写那些小人物时,往往又多了几分深刻与冷峻,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他的那篇名为《孤独者》的小说。他通过讲述一个奋力反抗封建世俗却最终被封建世俗所吞噬的小职员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丑恶。主人公连殳的“冬天的公园是没有人去的”和“他们父子俩一生的事业就是为了逐出借住在我家里的那个女工”,那份同情让我刻骨铭心,那种冷峻让我不寒而栗!是我听到过的最经典的文学语言之一,真是永生难忘。

  鲁迅的平常还表现在他的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他还是个在经济上很“计较”的人。我读过他的日记,记的大多是些生活琐事,而且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比如前天收到了一笔什么钱,昨天又买了个什么东西,今天谁又借去了一本什么书等等。而对发表他文章的报社和杂志社所付给他的稿费,他更是斤斤计较,毫不客气。他虽然对当时的统治者极为不满,但却并不拒绝去官方的机构里任职。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那里有优厚的待遇,可以拿到很多的钱。

  但如果我们因此而以为鲁迅先生不怎么高尚那就错了。他的理论是,人在世上首先得活着,然后才能去帮助别人,才能去追求你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是说,首先得有个饭碗,要有饭吃,然后才谈得上其他。为了活下去,而且还力求活的舒适一点,那么,就必须在现实面前做出某种妥协,去干那些自己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但却能让自己活下去的事情,这就是鲁迅人生哲学的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