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投共后的命运怎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57:52
RT

傅作义起义后,积极为绥远的和平解放而努力。北平和平协议签订不久,他对来平谒见的董其武予以劝导,使董抱定了跟随他一起走和平道路的决心。2月,毛泽东主席接见他时,向他讲了解决绥远问题的方针。他遵循毛泽东的指示,促成绥远军政当局与华北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绥远划界、交通、金融、贸易及派遣驻绥联络机构等具体问题的协议。随之派王克俊等赴绥帮助董其武执行协议,并对处理绥远一系列复杂问题,给董其武及时指导。 7月14日,傅向毛泽东主席呈递一份全面汇报绥远情况的报告,并建议尽快解决绥远的起义。 8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派遣他与邓宝珊到绥促成起义实现。当时有人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毛泽东批评了这种看法,予傅以极大信任。傅到绥后,蒋介石派徐永昌携其亲笔信到包头,企图把傅拉去广州,遭傅严词拒绝;保密局头子毛人凤密电潜伏在绥的特务头目,对傅进行暗杀,其阴谋也被傅等粉碎。在傅作义、邓宝珊、董其武等通力合作下,终于实现了绥远九一九起义。
  绥远起义后,傅作义回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 1日,他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任命为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12月,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又分别任命他为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省军区司令员。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傅作义上书毛主席,积极主张抗美援朝,并建议调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参战。他的主张和建议得到毛主席的重视和称赞。
  傅作义生在黄河之滨,青少年时期家乡的黄泛灾害,在他的心中留下了许多苦难的记忆,主政绥远时,对水患感受颇深。当上水利部长后,认为这是实现他多年追求的“为民造福”夙愿的绝好机会。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年都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各大中型水利、电力工地,调查研究,检查指导,从南方的珠江到北方的松花江,以至天山南北,无不留下他的足迹。1957年夏天,他参加三门峡水电枢纽工程开工典礼后,冒着酷暑,沿黄河视察。有时晚上就露宿在黄河河滩上。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经周恩来总理派专家抢救,病情才有好转。他在20多年部长任内,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72年10月才因病辞去部长职务。
  傅作义从1954年起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