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与蜡烛有关或者蜡烛的诗歌(要有讲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8:15:42
最好是4句或者6句那种的 一定要有讲解 以方便上课用

(1)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
  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2)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
  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3)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讲解:

  元夕词是指词人在元宵节时所作的有涉元宵节俗的词。《全唐诗补编》中收入的无名氏《上元词》:“金吾不禁元宵,漏声更莫催晓。”(《全唐诗续补遗》卷十六)虽然仅有两句,但却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元夕词。据沈松勤先生统计,两宋的元夕词共有四百九十三首(《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第241页),他认为:“从性质观之,宋代元宵词在应歌词和应社词之列,大都也是‘无谓’之作,其价值首先不在于纯审美的艺术,而在于闹元宵这一风尚习俗上,犹如茶词之于饮茶风俗,是张灯游赏的节序风俗孕育了元宵词,拓宽了宋词的创作领域,而元宵词作为节序风俗行为的表征,又丰富了张灯游赏的活动与内容。”(同上第250页)
  但是,元宵节对于宋词的意义是否仅拓宽了其创作领域这么简单呢?我们在唐诗中见到的有关元夕的诗歌大都是对元宵风物的描写,其中亦不乏有铺排之处。只有李商隐的《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和孟浩然的《同张将蓟门观灯》:“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然。”(《全唐诗》卷一百六十)略有感慨之意。可见元宵节这一社会风俗进入文学作品,并非宋词的独到之处。若仅仅以词中对元夕风物的描写论之,当然亦难见出元夕词的审美特征。葛立方云:“应制诗非他诗比,自是一家句法,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尔。夏英公和上元观灯诗云:‘鱼龙曼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冉冉游尘生辇道,迟迟春箭入歌声。实坊月皎龙灯淡,紫馆风微鹤焰平。宴罢南端天欲晓,回瞻河汉尚盈盈。’王岐公诗云:‘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镐京春酒沾周燕,汾水秋风陋汉材。一曲升平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二公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