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天”“八部众”出自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2:01:02
以前看步非烟小说里有,看飞花小说也有,是出自《佛经》还是印度神话或者……能不能介绍下那些故事?

八部众,是八部天龙的别称,是佛教八类护法天神。
  天
  即指天神。佛教中,天神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时有五种症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或者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众神的领袖,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龙
  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印度神话和佛经中的龙与我国传说中的不同,印度的龙包括类似中国的龙,还包括有神格的蟒蛇、毒蛇等等。古印度人很尊敬龙,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为最大,下雨是龙从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的。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印度神话中,乾闼婆是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身上发出香气的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是他们了)
  又名香音族,是天界中支配香料与音乐的艺术民族,深受其他各族的喜爱。乾闼婆在梵语中是变幻莫测的意思,因为香气和音乐都是飘渺隐约,难以捉摸的。
  阿修罗
  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无端挑起战争,男极丑女极美,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