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 戴礼帽的绅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23:40:30
嗯,寻一个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大概情节是这样的,有两块饼,一个是顶金叶的女孩,一个是带礼帽的绅士,意为两个人相爱却都不愿意先开口,最终干裂掉了。。。

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里面一个卖姜饼的人讲的姜饼小人的故事。

皇后的魔镜]]

因为有了安徒生,便对丹麦有了童话般的向往。草地、烛光、古堡和尖顶的大教堂是我心中浪漫的描述。

可是,到了首都哥本哈根,这座北欧最具商业味的城市的繁华,却让我无从感觉超凡的童话气息。原来安徒生的出生地是离哥本哈根尚有点距离的小镇奥登塞,美丽的童话故事正是从那里开始繁衍的。当然,我知道,哥本哈根有安徒生的铜像,还有海岸边凄美的美人鱼雕塑。

以安徒生命名的一条大街的宽阔处,安徒生身着西服、头戴礼帽坐在石凳上。左手执杖,右手握书,俨然一派绅士模样。这位修鞋匠儿子的贫穷,已经离他远去。站在他铜像的正面,看到在挺直的身体之上,是一张向左的脸的侧影,除了高高的鼻梁,只能看到一只眼睛。头夸张地高昂着,遥望着远处的天空,似乎他的志向仍在苍穹之上,满怀着期待。

不知道雕塑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构思。难道是自传体的《丑小鸭》给了他灵感,为了把作者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高远理想表现出来?还是想把丹麦文都写不好的苦孩子,变为文学大师的卓尔不群,在昂首之间予以展示?或者是为了解读他阅尽人间困苦,而仍企望生命美丽、人生温爱的诗意向往?

现在西装革履、英气逼人的这位伟人,年轻时,在领受了乞丐祖母、洗衣女母亲的爱抚之后,带着爱意,也带着自卑和理想,从家乡到哥本哈根奋斗。他以自己的聪慧和毅力写了大量小说、诗歌而风靡欧洲,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成为海涅、雨果、狄更斯的挚友。然而,他有着太多的诗意情怀,有着太多的对人类社会温暖的爱,使他渴望用童话来宣泄这种内心感受。由于这种诗意与爱是由他的困苦经历为基础的,因此,他对社会的鞭挞和对爱的企盼便更加执著、更加深沉,使他的童话显得寓意深远。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喜爱他的童话,只是看到了童话世界里的天真与无邪,发现了这个虚幻王国里的无穷乐趣。

这时,一群丹麦小学生呼啦啦出现在铜像前,没有喧嚷,没有嘻笑,一下就静静地围坐在安徒生面前,听着老师讲解。孩子金黄色的头发在风中飘起,红、蓝、绿的书包散放在膝旁,给铜像肃穆的氛围平添了色彩和灵气。这些孩子,想必是了解安徒生爷爷童年的,也知道他困苦奋斗的经历。否则,那童稚的脸上不会出现沉思的神情。然而,他们还难以读懂安徒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