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魔蒙古包是圆形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14:25
倒萨

首先,在占有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圆形具有最大的面积。几何学告诉我们,这时圆的面积比其他任何形状的面积都来得大,如果有相同数量的材料希望做成容积最大的东西,当然圆形是最合适的了。自来水管、煤气管等,就是对这一自然现象的仿造。

其次,圆柱形具有最大的支撑力。

再者能防止外来的伤害。我们知道,如果植物的茎是方形、扁形或有其他棱角的,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伤害。圆形的就不同了,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砂杂物从哪个方向来,都容易沿着圆面的切线方向掠过,受影响的只是极少部分。

《敕勒歌》中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里说的“穹庐”和“笼盖”反映了蒙古民族对于宇宙的一种崇尚和热爱,在他们的心目中,蓝色的、高原的、好似“穹庐”和“笼盖”一样的天,降下甘霖,降下瑞雪,滋养着牧场,肥壮着牛羊,给了他们美好的家园。感激长生天偏爱这个粗犷的草原民族。
所以有民歌这样描写蒙古包:“看着蓝天的样子,我要把自己的家塑成圆圆的包顶。看着白云的样子,我要用洁白的羊毛围成毡包,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庭;因为仿照苍天的形体,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由于仿造天体的星座,围壁才是月亮的圆形,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庭。”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有着很久远的历史,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