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24:14
往昔之世,...................时人闻已,便生怪笑。

这段出自百喻经三重楼喻
  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

  大意:过去有个非常富足的人,但是人比较愚痴也无见识。一天他看到别的富人家的三层楼高大宽敞美丽庄严,就产生了拥有的想法:“我的钱不比他少,为什么不造这样的楼呢?”
  于是他就叫来木匠:“你能不能作一个和那家一样的楼房?”
  木匠说:“那个楼房就是我造的。”
  愚人对木匠说:“你也给我造一个一样的楼。”木匠应允,开始造楼,先挖地基,准备再造第一第二层第三层,愚人见了木匠的行为大感不解就问木匠:“你干什么?”
  木匠回答说:“造三层楼呀。”
  愚人说:“我不要第一第二层,你就给我造最上层。”
  木匠回答道:“没有这个道理,哪有不造第一、第二层就能够造第三层的?”
  愚人固执地说:“第一第二层我不要,我只要第三层楼。”
  当时大家听到这个就哈哈大笑:“哪里有不造地下就能造上面地道理?”

  寓意:这则故事流传很广,“空中楼阁”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最基本东西开始,离开了基础,再美好的东西也无法成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外的哲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不谋而合,正说明了这个道理的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