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四要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7:07:15
文学四要素中是说作者作品世界读者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是结构主义中,巴特却人文文本是独立于作者存在的,读者与作者一样是一中功能而已,这样子是不是就是说他是否定了文学四要素的?那文学四要素不是权威观点么???关于文本的互文性这一块我看不很懂,我知道互文性主要是指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作家的中心地位,但是还是不能很透彻的了解...

对于文学理论的学习总是很难理出很细致的框架,因为书上总是堆积很多观点,中国古典文论,各个流派,主义之类的...因此在看书时不知道侧重哪个观点,是要对所有都有所了解么???

文学四要素和互文性是不同的文学研究角度与方式。纷繁的理论研究之中,没有任何权威观点,之间出现否定肯定甚而误读之后的否定肯定都是正常的。

互文性,文本在同其他文本之间的联系,在同整个文化之间的联系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获得对整个文化的认识。巴特认为,文学并非作者精神意思的客观反映,而是只符号化过程——思维赋予对象形式概念。一方面,作者不能够决定文本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充足的可以无限界定的阐释空间。这种情况导致读者内在认同的膨胀与外在认同的断裂,进而使读者走向价值虚无主义。

学习文学理论,自然是要对所有都有所了解。方法上应当从最基本的开始。就像要了解一棵树的每一片叶子:要从根开始了解,到对树干的了解,然后到每一个枝条,再到枝叶。文学理论的学习首先应该从美学史的研究开始,了解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每种流派的发展,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细致的分析梳理,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不是轻松的,所以不能奢望短时间内就能完全掌握。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