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空山鸟语》共同主张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03:54
《蝈蝈》和《空山鸟语》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们共同主张什么?

《蝈蝈》:这篇散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蝈蝈的不同态度为内容,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应关爱生命,关注自然。
《空山鸟语》:这篇优美的散文,以令人陶醉的抒情笔调描绘了在山村听鸟鸣声的美好感受,呼唤人们不要过于追逐名利,而应放松心灵,走进自然,过一种轻松自在的“真人”生活。

《蝈蝈》: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散文。文章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为内容,启发读者思考,人们该怎么做,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作者笔下的蝈蝈美丽却可怜。它有一件“翠绿色”的外衣,有一副“又脆又亮”的歌喉,却没有自由。它被关在“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里,只能在里面“不安地爬动”,将“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虽然只寥寥几笔,但作者的怜悯之情已溢于纸上。
和作者感情一致的,还有两个单纯可爱的孩子,从他们的两处对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处是在“白发老人”刚买回蝈蝈时——“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另外一处是在蝈蝈大叫不停时——“它大概热得睡不着,所以叫。”“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这两次的对话分别是对蝈蝈的“不叫”与“不停的叫”的猜测,虽然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性格不同,猜测的答案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猜测都出于对蝈蝈生命的关注和思索,他们稚嫩敏感的小小心灵里,传达出来的是对蝈蝈这弱小生灵的同情和怜悯。
但是大人们却不一样,他们容易忽略这些问题。就说孩子的爸爸吧,可能是工作太忙,他平时并没有关心蝈蝈的情况。也许,他甚至不知道家里已来了一位客人——蝈蝈。直到蝈蝈的叫声吵得他不能安睡时,他才发出狠狠的埋怨声。再说“白发老人”,他从市场上买回蝈蝈,无非是想时时听到蝈蝈的叫声,也许这叫声能唤起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许是想给孙子们增加一些乐趣。这是人们习惯的做法,似乎无可非议,但是这种做法表明了一种思维定势,这种以我为中心、以主宰万物而自居的思想,已经使人类自身陷入尴尬的境地:人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思考自身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关爱生命,关注自然,应该是《蝈蝈》一文带给我们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