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要求帮我找个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4:09:10
我们班里每天都要有个同学上台演讲,讲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可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然要说那当然要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故事了!
所以麻烦各位友友,帮我找个故事吧,之前同学们讲的要么太小声,要么讲的都没多大意义的,而且讲的都是大家知道的,很无趣,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谢谢了啊!如果推荐的故事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好,追加分!!
不是啊。。晕
不要讲古代的,精炼!!!

讲池鱼之殃的故事。当然,要从孔子说起。这和你读过的成语故事都不同。

池鱼之殃的典故有三,前两个来自城门失火,另外一个来自宋王失珠。

1,城门失火,用池水来救火,池子里面的鱼就倒霉干死了。

2,城门失火,管城门的人叫池仲鱼被烧死,被杀死,被灭门。说法很多。

3,宋国司马魋(音 颓)犯罪逃亡,被宋王抓到,问他宝珠在哪,他说丢进池子。宋王把池都弄干了找宝珠。

这几种说法我认为第三种比较可靠。在淮南子,左传,吕氏春秋都提到这事。

向魋这个家伙是宋国的世家,祖先就当官。这在中国古代现代都很常见,皇家和世家互相依赖,盘根错节,有时候世家势力太大了,皇家就要动刀铲除(林彪?)。

魋和孔子还有过节。魋的官位是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加武警公安国安局长。孔子那时候相当于FLG的里红痣,不过孔子不讲迷信。魋当然不喜欢孔子这个邪教。但是孔子有国际知名度,魋不敢抓人关人。只能靠央视新闻谴责一番。

那么魋怎么做呢?他派城管把孔子平时讲学的大树砍了。类似现代城管踢翻小贩的谋生器具。

当时讲学不是室内讲学,因为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多半是户外树下讲学。

孔子也很知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离开了宋国到郑国去了。所以所谓孔子周游列国,其实是被每个国家当成邪教赶走的。

《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

孔子和魋显然平时就相处不好。魋花了三年用石材做了一口大棺材,没做成。孔子批评他:这家伙尸体还不如早点烂掉。

《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居於 宋 ,见 桓司马 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 桓司马 言之也。”

孔子和魋相处不好也属于必然。孔子强调忠和礼。防止臣子坐大叛变。恰好魋当时就是权力比国王还大的嚣张臣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理论的源头。孔子想做官,所以必须讨好国王们。如何讨好?用忠君的理论来讨好。因此当时当权的宰相们都不喜欢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