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柳宗元为什么悲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1:27:35
原因,在小石潭记中

悲伤是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因为他被贬官为司马 有职无权 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所以悲伤。

自身境遇和经历

柳宗元,字子厚(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北宋末年,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候”,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候祠”。“柳候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出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碑刻40余方,脍炙人口。园内有亦有“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古迹。 柳 宗 元 重 视 文 章 的 内 容, 主 张 文 以 明 道, 认 为 “道” 应 于 国 于 民 有 利, 切 实 可 行。 他 注重 文 学 的 社 会 功 能, 强 调 文 须 有 益 于 世。 他 提 倡 思 想 内 容 与 艺 术 形 式 的 完 美 结 合, 指 出 写 作 必 须 持 认 真 严 肃 的 态 度, 强 调 作 家 道 德 修 养 的 重 要 性。 他 推 崇 先 秦 两 汉 文 章, 提 出 要 向 儒 家 经 典 及 《庄 子》、 《老 子》、 《离 骚》、 《史 记》 等 学 习 借 鉴, 博 观 约 取, 以 为 我 用, 但 又 不 能 厚 古 薄 今。 在 诗 歌 理 论 方 面, 他 继 承 了 刘 勰 标 举 “比 兴” 和 陈 子 昂 提 倡 “兴 寄” 的 传 统。 与 白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