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一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9:20:59
金融学的书看过几遍的,但总觉的纯粹从由文字堆砌的概念、判断中去理解客观的世界是十分欠缺的,总觉得最好有机会亲眼看一下整个过程,就象看物理、化学的实验一样,那就塌实多了,不知业内人士或经济学家刚开始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可能选择这学科的人都是悟性较高,所以这些问题可能要雷倒一些人
一,当一个政权刚开始时,一般而言,是怎样开始一个货币体系的,不可能每人发钱的,隐约知道用新钱换旧钱,用新钱收购贵金属,直接发给公务员工资,还有那些方法?企业个人直接从央行贷款,或者商业银行从央行贷款再贷给个人企业?
二,货币进入现实世界不是无代价的,旧钱换新钱,彼此扯平(不等价除外),收购贵金属,发工资,都是用零成本的纸换实在的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发行货币的过程实际上是所有的人都做了一次被迫的捐献,获得的人是“国家”,然后大家彼此之间互相还债,有多少货币量就有多少捐献量。但如果是由贷款发出去的,最后还是返还多少的话(不计利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有问题吗?
三,货币的第一次投放是一次性的还是连续性的,是几天之内快速完成吗,如果持续一个月的话,我觉得先拿到钱的有巨大利益可得,因为最先的同样货币量要比后面更值钱,这也是一个通货膨胀过程。
四,最先的货币量是怎么决定的?不会是拍脑袋的吧,当然作为一个媒介来讲多少都不重要,因为只要量确定,所有的商品都拿到自己的“一份”,别人告诉我说,货币发行量是和GDP联系的,那一般是占多少?
五,央行贷给商业银行款项是怎样贷的,是给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户头上加几个数字,还是把现钞捧给商业银行,或者两者皆有?
六,钞票从印钞机上下来,到央行,再到商业银行,央行到商业银行这个环节是算贷款吗?
七,M0,M1,M2的关系,我理解M0是一个起点,有了现金后,人们把手中的存到银行后才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超短期内M0是一个定数,人们手中多,银行手中少,于是M1、M2也相对少,但是银行的法定,超额准备金率是变的,其贷款行为也可以变,所以M1,M2又与M0关系不大?当人们手中的现金少时,银行手中就多,于是M1,M2变多
八,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用卡,MO是不是越来越少
九,中国与日本的汇率比很大,是不是意味着两国建国一开始的货币投放相差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