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什么启示?”这一题目论文应该如何入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3:53:42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对现存的政治体制而言,协商民主是一个新的理念,协商民主本身不是一个能动过程,也不是简单切入的过程,而需要一套结构、一系列政治主体来推动,但是政治系统的扩张不是协商民主的必要条件,政治结构分化的两种形式(新角色的形成与政治主体能力的提升)不必要同时发生。要使协商民主在轨道内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结构的分化,其原则有二:一是在体制内部,协商民主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治理理念,重在“职能协商”,提高政治主体能力。这种理念更多地关注政治体系的运作过程,而非结构增长。要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通过盘活体制内部政治资源,调整职能提高政府的回应性和责任;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结合,通过协商了解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提高政治决策的合法性。通过强化决策前的理性协商缓解冲突、平衡利益、追求公益、保护弱势。在既有框架内,既发挥原有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又扩大协商的范围,成为“具备利益分配和利益整合功能的政策综合机构”;既重视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地位,又提升人大代表的协商能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从传统的单向集中转向双向互动型协商”;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