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储蓄偏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7:09:13
需要比较细的方面。不要求全面,只要够细就行!

原因:
1,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三座大山压到老百姓的肩上,老百姓不敢花钱。只有存起来。
2,跟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关。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宜未雨而绸缪,不林渴而掘井。做事常留余地,给自己留好后路等等观念,也是制约国人的消费欲望。

对策:
1,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降低教育成本,让百姓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消费

2,普遍提高社会工资待遇,百姓钱多了,未来预期的钱也多了,就会少很多担心,从而舍得花钱了。

3,观念的改变,会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趋势,而逐渐改变的

其原因应归结于东亚人的生活方式,东亚地区历史悠久,国家机器形成较早,从文化上存在着广储薄出的理财观念。在东亚国家里,不管是形成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达国家日本还是保障体系不甚完善的中国,或是程度居中的韩国,都存在着远高于其它地区的高储蓄率,这一现象的形成应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解读,一言难尽。

高储蓄率的问题不能简单公式化的去认识:

(1)多储蓄少支出确实会制约社会消费,但消费本身是由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总之财富源于劳动,储蓄本身只是劳动与消费之间的缓冲,减少储蓄只会短期内增加消费,在储蓄力量消耗之后,消费还是要回到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的程度上。

(2)储蓄是一种投资行为,虽然对储蓄个体而言,储蓄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都很低,但是对银行而言,储蓄却是投资的来源。通过个人的储蓄,银行可能积蓄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兴业,支援经济发展,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实践证明,即便是采取极低的利率也不会改变公民的储蓄热情。日本长期实行零利率但是储蓄却居高不下,中国多次降低利益也没有大幅减少储蓄率,分流的资金只是流向了股市、债券、基金等风险高的投资方式或是流向房地产等长期型投资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增加社会消费。

(3)个人认为不应对中国的高储蓄率予以太多限制,对个人而言储蓄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防控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公民个人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

原因是:中国历来就有储蓄的古风,况且理财的概念不强.

我想说的是,请你去看看郎咸平教授关于中国储蓄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