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常识,古代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6:50:56
不要出版的书,要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普遍感觉很难把握的一个知识点。在高二我准备给学生系统的讲解古诗词的欣赏,诗词的发展,重要作家及风格,诗歌字词句含义的把握,诗词中形象的欣赏,诗词的表现技巧等。这节课是关于诗词字词句含义把握的第二课时。

  课后感觉这课时教学量太大了些,课上得有些赶,学生思考时间就少了。

  一、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b.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c.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d、定语的位置。

  第一、 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第二、 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二 、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① 动词:在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