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桥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32:19
为什么一定要到桥头呢?别的地方直不了?

以此极端的现象 比喻 人做事做到绝路必能逢生。
此谚语 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意思。
船到其他地方照样也可以直的。
而此处用桥头来比作关卡,以此说明没有障碍能阻扰得了我们。总有一条活路。
“桥头”能更妙地说明此谚语的含义。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说:家庭之间相互对比,无非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有事实为证,新快报2月9日A10版头条《年轻白领“施暴”指数增高》一文就写道:“春节期间的聚会,让人们有了相互攀比的机会,一些人在聚会时发现不少朋友生活得比自己轻松,钱比自己挣得多,职位比自己高,于是他们感到失落、不平衡,甚至是愤怒,家庭自然成了他们发泄情绪、借题发挥的场所。”报道称:“妇联工作人员说,春节是家庭暴力的高发期,今年的‘问题人群’出现新变化———年轻白领人士增多”。看来,年轻白领在社会转型期也按捺不住了。

有道是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但如果对人或事物只从表面而不从内里,以一时一事而论却不从未来发展去比较、鉴别的话,是会“一叶障目,不见太山”的。

打个比方说,一亩稻田产谷500公斤,然而米质粗糙,属高产低质;另一亩稻田只产50公斤,米质优良却是低产。假若让你当评委只能二中取一的话,怕也难立马分高下。人们只能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去作出判断:若在经济困难的年代,前者当然是惟一选择,因为那时人们食不果腹;在生活大为改善的今日,自然以后者为首选了。既高产又优质当然最好,但那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未知数”。

至于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其难度简直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想当年,有谁能想到那个因成绩不好被学校开除、认为不堪造就的爱迪生,竟成为拥有千项发明的发明大王……

或许这些议论太过说教,倒不如从心态上作些调整吧。去年我参加某高校的校庆大典,这次盛典可谓冠盖云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教授指着贵宾席上的某高官和普通席上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悄声对我说:“前者在官场上有他的位置,后者在江湖上有他的位置。”教授不一会又说,这人腰缠万贯,可脸上老是忧心忡忡,那人虽不上不下,却是神清气爽。教授最后的结论是:各尽其妙,莫能高下。

不比也罢,还是那句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