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话时对自己和别人的称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13:28
古代人说话时对自己和别人的称呼
不光是不是敬语,不管是哪种场合,只要是称呼就行
用于说话时好玩的~呵呵
哪位大侠告诉下,谢谢了!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吾是对自己的称呼,尔是对别人的称呼,尔相当于你的意思。

别人的称呼有 尊驾
自己的称呼 区区 X某 小子

补充

关于自己: 鄙人 在下 小生 ; 关于他人 :阁下 或是称呼对方的 字 号 官阶 家庭排行 {如 山本56可称为 56郎 哈哈}

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