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和唐太宗》中唐太宗为什么对魏徵敬畏三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42:54

所谓的敬畏是因为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魏徵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
特进、卫国公李靖
特进、宋国公萧瑀
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
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邢台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感言著称。

魏徵就是魏征,门神不是他,唐朝时期的门神是秦琼与尉迟恭!

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其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