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06:49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三、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 意识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1.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人类是物质世界演变进化的结果,自从有了人类,才出现了意识。②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 从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然后发展到人的意识。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的生理的过程,它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出现的。作为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并促进人脑的最终形成,劳动产生了语言,又推动人脑的复杂化和进一步完善。而劳动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 意识的本质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即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2)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因为: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的“原型”,如神鬼之类,也都有其客观原型。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是在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基础上产生的。③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 意识的作用

(1) 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