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死伤少是日本战国各大战役的共同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0:15:18
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原因是什么?
比如:关原之战中,合战中双方总计动员了约15万的兵力投入战斗,但实际战斗中死伤的兵员只有约3千人。
都有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第一 日本战国在前期 是兵农不分家的 这些农民军并未受过正规训练 兵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民兵士气偏低,所以很多战场上都会发生数十骑冲散数千人的奇特现象;。
其次 由于日本战国征讨不断 往往一个地区今天还属于这个大名 明天就得给那个大名交税了 这种时局的不稳导致的是人心的不稳,士兵在战斗时没有一个非常完备的保障,战斗的积极性自然就下降了
第三 日本战国的战斗大多是击溃战而不是死战,虽然某个大名有几万部队 作为食其俸禄 为其效忠的部队却只有几千人,因为农民兵并非战争中的受益者,自然不会拼死战斗,大名作战一旦本阵被击溃 军队没有指挥 士气涣散 整个军队就会溃败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桶狭间之战 木崎原之战等等诸多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原因
然后 再说说兵农分离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 通过信长 秀吉两代将其完善,此举不仅使士兵的战斗力有一个飞跃性的提升 而且由于没收了农民的武器也抑制了一揆的发生 然而这个制度的实施并不彻底 大批在乡武士不甘于只以耕种为生,他们以其世代功勋为名,强要挤进武士阶层中去,武士数目既多,却又无仗可打,没有更多的俸禄可给,没有新的知行地可分,很多统一政权下的大名藩主为此捉襟见肘,濒临破产边缘。
最后看看关原之战 虽说东西两军共调了十五万军队在战斗 然而刨去后勤兵等等实际士兵不过七八万而已 而且本身西军人心不合 战斗时西军只有石田三成 小西行长 大谷吉继 宇喜多秀家 岛津义弘等部队作战 而毛利 吉川 小早川等与东军暗通东军 并未参战 并且战场起了大雾 铁炮的使用受到限制 也许是伤亡少的原因吧
拙见

其一 这个所谓的17万估计是有水分的。

其二 17万是整个战役前后投入的总兵力,而不是一场战役前线的兵力。

其三 日本割据势力太多,战争属于一个利益联盟和另一个利益联盟之间开战,

实际上是各个势力间的大混战,所以也就是说有很多小战场共同组成了所谓的关原之战,小战场投入兵力肯定不多,死伤肯定不多。加在一起也就几人人伤亡。

同一个时期 一个战场投入兵力多少和这个国家实力是成正比的

唐朝 我们一场仗(不是一个战役,而是指直接在前线对阵军前,一场战斗中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