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曹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28:32
思考: 曹操年轻时,结交了名士桥玄。桥玄称曹操是安天下的奇才。另一名士劭却十分瞧不起曹操,称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了居然十分高兴。他为什么高兴?

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其实许劭到底说了哪句话,现在历史界已经分不清了。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引孙盛《异同杂语》的记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完之后,反应是“太祖大笑”。

《后汉书·许劭传》的记载则不同:“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就是楼主提到的说法。曹操听完之后,也是“大悦而去”。

看来不管是哪句,曹操听了似乎都很高兴。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

先说《异同杂语》的说法“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看,上文记载是这样的:“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也就是说,曹操文武双全,还能给兵书写注,都是夸奖他的。然后曹操就去问许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许劭一开始不回答,曹操反复地问,许劭被逼得没办法,才说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曹操为什么要大笑呢?从字面上理解,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是能臣,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就是奸雄;第二种解释是治理国家,就是能臣,祸乱天下,就是奸雄。不管怎么说,都显得曹操是一个重要人物。我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