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高二历史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8:25:27
1.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2.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 )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C、修筑宫室,乞求免灾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请讲答案。并说明理由~

~~~~(>_<)~~~~ 谢谢。帮帮我

1 C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家思想(孔孟的思想加上董的天人合一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这一题用排除法也可得出,
A项,明显老子应该是跟孔子一个时代的,甚至可能比孔子还年长。所以排除。
B项,社会贡献大小这是无从比较的。秦始皇统一全国,这个功绩难道就比其他人的小吗?明显说不通。
D项,这是一个官方史书,其记载绝对不能按个人喜好为标尺,所以排除

2.A
这题最重要的是要读懂那段材料。那段材料的意思说如果遇到水旱灾害,因为“民失其本”,也就是说老百姓没办法种地了,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就要修宫殿建筑什么的,“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用那些失去生活资料的人来做劳力。让他们能够生存
简单来讲就是“以工代赈”

1.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2.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 )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C、修筑宫室,乞求免灾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1 C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方针并得到武帝的支持,于是儒家思想(孔孟的思想加上董的天人合一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书人,著史者也受此影响在他们的书中用儒家思想评论历史人物和事件;班固《汉书》是第一部在此指导下的官方史书;
2 A 由材料中很容易读出这层意思,BC明显错误,D是重农抑商的思想,材料中并没有这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