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举行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的辩论,我是反方3辩,主要回答对方2辩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57:52
对方有可能出哪些问题刁难我,请大家帮忙猜猜啊,最好有反驳。如 官员的腐败就是由不知足引起的,该怎么反驳? 又如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使他快乐,该怎么反驳? 快啊 谢了!

呵呵我们东大内部赛刚打过类似的这个比赛,我也打的反三而且赢了,提供点我们的思路给你参考下吧首先顶下楼上的虽然BAIDU下都有但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要明确当对方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那么就直接揭露对方邪恶的偷换概念的想法,直接说:“对方辩友您对这一事物满足了又去追求下一事物,您到底是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乐啊?”(反问句在攻辩时可以用,但是不能反过来问对方,一定要有明确的答案提示性)
其次,不知足不等于贪得无厌或得寸进尺,不知足蕴含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后的一步一步的行动。
再者,把这个辩题提升到社会导向的程度,社会要发展而不知足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社会发展更为有利。
最后,无论对方怎么扯,咬定以上三点,往不知足上靠,三遍的临场反应比什么都重要,有些问题你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或者边际问题来答,不一定要老老实实的正面回答,辩论脸皮厚也是很重要的。

官员的腐败:可以归为贪得无厌,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而不是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不知足常乐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使他快乐:人非生而知之者,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使他快乐是基于他以前对知识的追求已有一定成果,而这些成果正是他过去对知识的不知足地孜孜不倦的学习得来的啊!

偷换辩题。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栽赃嫁祸。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这两种别人打的比较多

对方可能立论:
1. 缩小概念。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 偷换辩题。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 栽赃嫁祸。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 强加修饰。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
辩驳:
1. 指出对方缩小概念。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2. 清晰定义。“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