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监察机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14:25:54
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机制是什么?

一、秦汉时期:秦汉设御史大夫,为御史之长,统领御史,位次丞相,其职责是掌管国家的文书档案,统率御史执行监察职能。西汉末年,其监察权力逐渐丧失。御史大夫下有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御史丞率30御史留居御史府,帮助大夫处理事务,御史中丞率15御史在皇帝身边,行使监察职责,是为“中执法”,东汉,御史中丞脱离御史大夫,成为专主考察,御史台主管,权力较高的官职。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设御史台,主管长官为御史中丞,其职责是管理御史台,纠察弹劾各级官吏,御史中丞下有各侍御史,根据其具体职责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殿内纠察官员违礼失仪行为的称殿中侍御史,奉皇命出巡的为检校御史,在皇帝身边掌律令,奏劾的有治书侍御史等等。
  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以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侍御史,纠举百僚;殿中侍御史掌“殿庭供奉之仪”,监察御史分察巡按州县。但又各有特色,隋炀帝时,增设司隶台,主管对地方的监察。唐代,负责地方监察;除监察御史外,还有一种因道作为监察区而设的巡察使,按察使,导访使等名称不一的监察使臣。

  除御史台这一监察官外,唐朝还开创谏官制度,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谏官的主要职责是向皇帝规谏,如魏征就是有名的谏臣,谏官的设置是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宋元时期:监察制度更加完备。在宋代,中央设有御史台和谏院,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谏院的谏官可以对朝政缺失、百官任用不当的均可弹劾,此外,在门下、中书两省还设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谏官,地方路一级设有转运使等,兼负有监察之责,州一级则设有通判,监察所部官员,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到元代,御史台系统分为御史台(内台)和行御史台(行台),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2员,各负其责,行御史台设官员秩(级别和待遇)同于御史台,两台下辖22个监察区(道),设肃政廉访司,这就构成了一个独立于行省系统之外的遍布全国的监察体系。

  五、明清时期:明清两代监察制度更加细密。明代,在中央将原来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1人,对全国各级官吏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察弹劾,明代废丞相设六部后,为加强对六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