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虺有言、仲虺之志和仲虺之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0:18:11
《吕氏春秋·骄恣篇》: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如己者亡。”
《左传·襄公三十年》: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悔之。
请教:这里的“仲虺有言”、“仲虺之志”是否就是《尚书》中的《仲虺之诰》?

应该不是,“仲虺有言”、“仲虺之志”是讲的仲虺自己的政治见解,“仲虺作诰”是指他替商汤写的诰命

仲虺,又叫莱朱,是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身为商汤的“左相”,仲虺在商代初年的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仲虺的治国之道曰:“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这里讲的“国之利”,即《左传·宣公十二年》仲虺所云:“取乱、侮亡、兼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