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练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3:31:02
要六年级水平的,5个改病句,5个关联词,“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各造一个句子,快啊,急死了
改病句,,还有用关联词造句啊

这本书我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他问的什么问题,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5个关联词(如果没有特别指定的话我就乱写了哦)
1)虽然你很聪明,但是也要刻苦学习.
2)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3)小明之所以成绩这么好,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4)不论我怎么叫他,他都没反应.
5)做错事的不是小红,而是小明.

还有,5个改病句,,到底是什么啊?

他把书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因为他看书囫囵吞枣,所以他讲的内容都是张冠李戴。
行了吧???

“囫囵吞枣”我们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必须认真对待.
“张冠李戴”回答问题时要看清题目,绝不能张冠李戴.

“囫囵吞枣”我们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必须认真对待.
“张冠李戴”回答问题时要看清题目,绝不能张冠李戴.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
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
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同学们,如果读书也像这样囫囵吞枣下去,不用头脑,肯定学不到东西。

于是,人们就以“囫囵吞枣”来比喻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