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6:55:42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温故”和“知新”仅仅是相互补充并列的两个方面吗?
3、六十是?之年,70呢?
80、90呢

1、论语十则中有几个成语: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失于人等等。
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的重视,他强调学习要温故与知新相辅相承,遇到比自己好的人要学习,遇到有三人,必有人可以教我的东西,都说明学习是任重道远的事情,要一直坚持,而且每天还要反省自己。
总而言之:孔子认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态度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知识,有过改之,无则加勉。

2、“温故”与“知新”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既互相补充,也螺旋上升,层层递进。

3:《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六十也称花甲
七十常称古稀。

补充: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仅是,还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

3、六十:花甲之年
七十:古稀之年

学而时习之的“之”的意思是 它,代词,这里代指知识
诲女知之乎的之的意思是 它,代词,这里代指教诲的内容。
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之的意思是 它,代词,这里代指善者,好的东西好的方面。

以下附录 之 的一般用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之”的用法的方法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