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详解苏联当年的“玉米运动”的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5:02:47

玉米运动
玉米运动是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是发动的一场运动。
据说(是我们的历史老师)赫鲁晓夫曾经询问某农业学家什么作物能不借助很好的环境就获得高产,该人随口回答“玉米!”于是赫鲁晓夫决定全苏联种植玉米。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愚弄总理,玉米运动终究失败。
赫鲁晓夫再运动时期举着玉米高呼口号的形象成为历史的经典。
(下面有一个小图,大图见 http://ls.nje.cn/jiuxia/wangyik/new_page_10.htm
这是本人第一次做词条,如有建议欢迎赐教。
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增加粮食产量、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不顾苏联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要求全国包括西伯利亚的广大未开垦地区大量种植玉米,结果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光照不足,玉米无法出穗,粮食大量减产。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1949年,赫鲁晓夫根据乌克兰农民传统玉米种植经验,采用“方形穴播法”,让当地农民一次性扩种了200万公顷玉米,结果大获丰收。这让赫鲁晓夫振奋不已,从此对玉米刮目相看。同年底,赫鲁晓夫调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第一书记。一上任,他便打算推广种植玉米。为此,他首先在自家菜园进行了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1953年,他在自家周边的农庄播种玉米,使该农庄一下由“过去搞得很糟”成了“全国最先进和最赢利的农庄之一。”这些成功经历冲昏了赫鲁晓夫的头脑,使他萌发了在苏联全国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9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当月,赫鲁晓夫就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以后,只要逮到机会,赫鲁晓夫都为推广玉米种植鼓吹一番。在赫鲁晓夫看来,解放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物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玉米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