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得陇望蜀的正面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47:36
我方是辩得陇望蜀,对方是知足常乐,该怎样正面回绝贪污腐败的例子呢?
最好再举一些论据支持我方观点……名言、事例之类的

既然“我方是辩得陇望蜀”,那么,2次“得陇望蜀”都是最好最现成的例子啊!!!

曹操的“得陇望蜀”可能大家知道的比较多(大概是由于《三国演义》和近期的“三国热”),到了最后,连曹操自己都承认,没有听从司马懿、刘晔的建议是自己的失策,而且,史实是:刘备倾全国之力苦战(这点毫无疑问,当时诸葛亮甚至手头已经没有任何机动兵力可以支援前线,犹豫不决之后,还是在别人的劝说下,咬牙派兵,并且到了发动妇女支持运输的艰难境地,这事还成为后人认为诸葛亮军事才能不足的论据之一)拿下汉中后,到蜀汉灭国之前,魏国军队无法在踏进“陇”地一步……

其实,正版的“得陇望蜀”是这样的:
汉.刘珍《东观汉纪二三.隗嚣传.刘秀敕岑彭书》:后汉光武帝刘秀,向大将军岑彭下了命令:“人的欲望永不能满足,既得到陇地,又再想得蜀地。”并教他平定陇右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最后,光武帝终偿“得陇望蜀”的愿望,天下渐趋统一,奠定东汉的基业。

如果曹操的例子是“反面典型”,刘秀这次应该是“榜样的力量”,因此奠定东汉的基业,中国的历史,才是今天的样子……

但由于历史文化的演变,“得陇望蜀”现在成了贬义词,因此,辩论中,你还是要抓住历史原型,才能改变大家已有的,对“得陇望蜀”这个词的反感,才能化解原有的劣势

至于你说:“对方是知足常乐,该怎样正面回绝贪污腐败的例子呢?”
对方如果胆敢用“贪污腐败”来证明“知足常乐”,那是往枪口上撞,你大可反问:“知足了,少贪污些,就不是腐败了?”
贪污腐败本质不在于“不知足”,而在于“贪”,就是想拿那些不应得的东西(金钱、物资、权力、名誉等等都算),而不在“知足”

科学上不知足,才能有进取

结合实事,几天前才说,中国最新的大型计算机,运算能力达到万亿次/秒(好像是这个数字,你若要用作例子,先查查这条新闻),在这方面,不仅是个人,全人类都应该“不知足”!!!

不知道那些词犯了“百度”的禁,发了几次发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