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晏子为齐相翻译这篇选文 晏子选用人才有什么标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4:56:06

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
在《晏子春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谗佞的憎恶。《谏上》载:“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苛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大贤,岂能胜若谗哉?’”奉劝齐景公亲贤人,远小人,表示了晏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小人的反感。《问上》载:“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

《谏下》载有晏子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从晏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举贤官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判断一个国君是否贤明的标准之一。所以,对贤人要做到知之、用之、任之,否则便是国家的不祥。不仅如此,晏子还总结出一系列考察人才的具体方法,那就是“举之以语,考之以事”、“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问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晏子清醒地认识到了人各有专才,不能求全责备。

他说:“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己,智者有不能给。”“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问上》)在认识到人各有专长的基础上,任用人的时候,就要用其所长,回避其短,扬长避短,这才能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样,晏子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人才的作用和地位、怎样选才、如何任用人才的一系列理论与主张,可以认为,晏子是我国较早提出系统的人才观的政治家。

这还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