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类型电影之我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53:12
小论文,字数在一千字左右,能帮忙写出来的满分附赠昂~thank you

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以好莱坞电影为首的海外电影多年的冲击之后,本土电影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特别是“中国的主流电影究竟何去何从”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界不得不面对的时代命题。类型化是商业电影的基本原则,类型化就是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生产和销售不同产品的“差异化”策略, 并使观众的观影消费具备可复制性。类型是电影的叙事方式,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来讲故事,对于编剧和导演而言是一个艺术或者技术的问题,但对于制片人或投资者而言,却是一个市场策略的决定。类型化并不是对商业电影的变化和创新的否定,而是变化和创新的基础。类型化电影是商业电影近百年发展积累的基石,也是好莱坞电影作为内容创意产业的基石。
自中国电影进入产业化的历史格局以来,一直在探讨主流电影的商业诉求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诉求的相互融合,可是在过去的商业电影中,这类成功的范例实在凤毛麟角。进入新世纪以来应当说达到了一个标志性的历史阶段,使中国的主流电影真正实现了电影的商业取向与文化取向的有机整合。
中国电影类型化渐入佳境,电影市场结构日趋合理。风格多元的国产影片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产品结构,是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电影产业不光要有大片,还应有大量的中等规模的类型片,2008年,中国电影的类型化正步入佳境,不同类型的电影已经培育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并拥有了各自的代表作,这无疑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画皮》开辟了东方新魔幻的类型符号,《风云决》、《葫芦兄弟》也弥补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空白。而战争史诗有《赤壁》,人物传记有《梅兰芳》,爱情喜剧有《桃花运》、《十全九美》、《爱呼2》,都市悬疑有《李米的猜想》、《秘岸》,惊险片有《保持通话》、《证人》,功夫片有《剑蝶》、《叶问》。不同类型电影延续了2006年以来的良好势头,已经培育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并拥有了各自的代表作。当然,由于政府审查制度限制,很多电影类型还没有放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发展,这也是摆在电影从业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文化进化的原理告诉我们,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共存以及各种形态之间的竞争和交融不仅是文化繁荣的前提,更是单一文化形态生存的前提。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生存和繁荣同样如此。如果古装武侠大片像恐龙独霸几千万年前的地球生物圈那样长期独霸中国商业电影世界,那么我们真该担忧,几何时中国商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