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核舟记》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18:11
是李日华的,不是魏学伊的

只知道原文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仅捌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牕四扇,各有枢可开合。开则内有栏楯。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乃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摺皆具。四牕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奇哉!

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之技,意谓托言。弱冠时,得见项子京先生所藏芝麻一粒,一面书风调雨顺,一面书国泰民安各四字。云出南宋宫中异人所献者。当时惊诧,舌挢而不下。今见叔远此技,则又游戏出没,恣取万象于一毫,而无不如意者。奇哉!奇哉!即负针绝者,擘人发以成帷。工射微者,贯虱心而不绝。犹将逊能焉!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从此印昔木鸢斵鼻,悉非寓词,咸成实诣矣。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大概是苏轼游赤壁的场景。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并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黄庭坚)一起看一幅画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