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大家进来谈谈对农民起义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22:51
农民起义究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不断进步还是阻遏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农民起义即使取得成功也只是改朝~换代而已,起义军领袖无非摇身一变成了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残忍暴~虐,杀人如麻,罪行累累,可为何还被抬举得那么高呢!请大家谈谈看法!

农民起义,无论是他们是否成功,都曾破坏了现有的制度,给旧的制度风俗极大的冲击,客观上给新生事物以发展的条件,给新的执政者以启示,农民起义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即使他们无法解决这些矛盾,也会有后人的不断尝试,这样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农民起义,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新时期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遭到批判以后,又有人认为,在每一次大的农民起义之后,人口总是大大减少,社会经济也大大下降,新王朝建立时社会往往倒退到上一个王朝建立时的状态(王朝循环),所以农民起义不但没有推动历史进步,而且对社会发展具有“反动作用”。

其实,这两种极端的观点都经不起严格分析。对第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用西欧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对比来反驳。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次数和规模要远远超过西欧,假如农民起义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那么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就应当超过西欧才对。但事实上,从明清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却大大落后于西欧。因此,所谓“农民起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论调,与事实并不符合。第二种观点要能够成立,就需要证明,假如没有农民起义,当时的社会就不会出现人口毁灭和生产下降的情况。我们已经知道,农民起义的根源是人地矛盾危机,而直接引发农民起义的,则往往是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如果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穷人仍然待在家中坐以饿毙(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同样是没有活路的,所以,人口毁灭和生产下降并不是“农民起义”所“引起”。从积极意义看,起义农民到处抢掠富人,用非法手段获取生存资料,实际上通过使用暴力使生存资料“存量”进行了一次重新分配,形成了短期“平衡”,也许缓解了天灾对人口的毁灭作用。笔者以为,说农民起义具有反动作用,是没有搞清社会运行原理中的因果关系。

历史经济学排除价值判断,推崇实证研究,不评价人物的好坏,不判断事件的进步和反动。站在历史经济学的观点看,起义农民的内在动机,只不过是一般动物都具有的求生本能。当他们无法生存时,参加起义就是他们最为合理的“选择”。历史就是这样运行的,它也只能够这样运行。从这一角度说,评价农民起义的作用没有意义。

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始动力是人们改善自身处境的追求。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