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藩镇割据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9:23:26

唐朝最终还是没解决 最好的方法是废除藩镇 收回兵权 宋太祖就用这一策略解决藩镇

首先是兼并,从一大堆小军阀中经过互相征杀攻战,组合成小的军事集团;
而后其中几个更有能力、更有号召力、更有经济后盾的人再互相征战,互相兼并,淘汰,最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唐后的五代十国,全是当时各地藩镇互相兼并后的产物,而后再从中出现的风云人物一统天下。
如果说真正的总结,应该是宋开始,宋的赵家皇帝就是以军事统帅而从周的手中篡权多位,所以对如何避免军人拥有过多的自家军队极为重视,位子一坐稳就杯酒释兵权,使中国开始了数千年兵不知将、将不领兵,随形式需要随时安排的情况。

推恩令

唐朝的藩镇割据是唐朝兴盛走向衰败的导火索之一,最终使唐王朝走向灭亡。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是北宋的太祖皇帝赵匡胤,他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杯酒释兵权’,解除了身边大将的兵权;赵匡胤吸取了唐亡的教训,他把边关的并将全部换成老弱病残,而且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次人,一来让这些藩镇的实力被削弱,而且互相之间没有熟悉感,所以这些势力对中央部构成威胁。这样的话,藩镇对内就不构成威胁了,而对外,赵匡胤选择了以缴纳岁币向外称臣的方式以求安定。

终唐一朝,藩镇问题都没有解决。到宋时,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反而导致宋朝兵不知将的情况出现。所以解决藩镇问题,还是得靠武力,像唐宪宗时期,就动用武力使藩镇暂时听命于中央政府。其实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是唐玄宗后期,不像之前那样每隔几年就使各节度使调任,且把当地财政军事大权都放掉了,才出现了之后的安史之乱。故我认为最终解决办法是军政分离,和平时期隔几年就让各节度使换换地。

哎 这不是没解决吗 因为藩镇割据 导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土地减少 随之而来的就是税收的减少 于是政府加重赋税 黄潮起义爆发 朱全忠灭唐 不过话又话说回来 唐朝后期也不是每个皇帝都任意藩镇胡来的 唐宪宗李纯就通过军事手段镇压过地方割据势力 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可是最后中央政府却没有收缴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军政 等于是跟没镇压一个样 还是放权给地方 到头来还是白搭 等于就是给地方割据政府换换头儿而已 倒下一个 再上来一个 唐朝廷是治标不治本啊 到了后来唐朝皇帝对藩镇割据现象也就睁只眼 闭只眼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