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概括下叶圣陶的苏州林园的特点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5:12:58
语文老师留得

《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篇文章历来都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进行说明文学习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除去应掌握文学常识、字音、字形、常用词语外,还应注意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对一定的对象进行说明的?使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一.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这对象与课文题目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这对象与课文的题目是一致的。

  二.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的?试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
  是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来进行说明的。

  在文中的第二段,作者极其明确地指出上述特征。然后,作者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以至回避对称,说明了它的自然之趣;从假山、池沼堆叠、配合,说明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从树木的栽种与修剪说明了"着眼在画意";从花墙、廊子的设置说明了景致的层次与深度;从每一个角度的花草树木说明了无处不在的图画美;就连门、窗、梁、柱等都能让人"称心满意",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三.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 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作用:
  用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其它地方的多数建筑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追求不对称的艺术美。

  2.打比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作用:
  作者把别处的修剪过的松柏比作宝塔,把修剪过的道旁树比作阅兵式,这样,就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松柏、道旁树的单调,缺少画意,从而也就更好表现了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