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中出现赤潮和水华是水污染的标志。是对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3:15:42

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水华"(water blooms)是一种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两种在自然界就有的赤潮和"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②发展为灾害:由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干扰,最主要的是N、P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威胁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地,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我觉的对的,我猜的啊

赤潮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不同海域、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等都是影响赤潮生成的条件,但是,普遍认为,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基础因素。海洋受到有机污染,赤潮生物利用氮、磷、碳等营养元素,大量繁殖和积聚。而Fe、Mn、Co、Zn、Si及维生素B1、B12、四氮杂茚、间二氮杂苯等增加,可成为赤潮发生的诱导因素。
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内湾,较封闭海湾的交汇面,峰面及排污口附近沿岸,海水出现上层温跃层,中间有逆温层或有上升流的海域,或因季风影响,出现无氧缺氧水团,强台风、大暴雨后盐度下降,气温、水温、气压升高,均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人为因素中,含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