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和大夏是怎么亡国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1:21:54

大宛有汉一朝曾两度出现,先后灭于武帝和北匈奴;而大夏则灭为印度盘跚王朝所灭。

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初征不利,至大宛东境郁成即战败。武帝命发兵运粮再西讨,于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
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属东伊朗人种,是斯基泰人和塞种的近亲。大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有交往,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公元前174~前161年,伊塞克湖东岸和伊犁河上游流域的塞种部落受大月氏第一次西迁的冲击,向南迁徙。途中与大夏发生冲突。战败的大夏人除一部分傍南山(今阿尔金山、祁连山山脉)东逃,进入陇西洮河流域外(汉时曾在此置大夏县),大部向西迁徙,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阿大夏语阿拉米文字书面残片姆河以北地区,与同样受大月氏冲击而从伊塞克湖以西迁徙至此的塞种部落汇合,约在公元前145年,他们同一部分塞人冲过阿姆河,占据巴克特里亚(今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将盘踞此地两百馀年的中亚希腊人逐往兴都库什山以南地区。公元前 12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至阿姆河时,见大夏人定居巴克特里亚,遂以“大夏”之名称呼之,后来的西方史家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吐火罗斯坦”。大夏人在巴克特里亚脱离希腊统治后不久,就被第二次西迁而来的大月氏征服。

大宛(dà yuān),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当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初征不利,至大宛东境郁成即战败。武帝命发兵运粮再西讨,于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

西域的大夏:西域大夏国之名,是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国之一,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此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在正史中,大夏之名始见于《史记》[9],与大夏经常同时出现的国名则有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