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问答,请历史达人出手相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1:30:27
通过清朝前期(1840年前)的有关史实,分析评价清朝统治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从经济,政治,民族,对外关系,4方面回答

1经济上:清初统治者鼓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设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实行闭关政策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政治上:设军机处进一步强化皇权;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对历史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3民族关系上: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这些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

4:对外关系上: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同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资本家、殖民者在中国的扩张,但影响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导至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中国的耻辱、血泪和奋进的近代史。

积极:
1.经济上:免除了明末种种苛捐杂税,基本上使整个中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从而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使中国社会在人口急剧增长(明末1亿,清中后期4亿)情况下仍能自给自足。社会的生产力比明末有了很大提高。
2.政治上:从对蒙、藏、疆的上看,创造性的(中央现在对藏还在使用金瓶挚签制度)政策,使得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体系得以完善。另外,收复台湾,使祖国版图免于分裂。个人觉得,清前期最大政治功绩在于保证了中国的统一,使很多本来有可能造成中国再次分裂的事件未能发生(如明末李自成在北,南明偏安于南;郑氏家族偏居台湾;三藩之乱;蒙古、新疆等叛乱)。
3.民族上:这个由于统治阶级由满族把持,所以整个清朝,少数民族跟中央政府的关系都不错(比如满蒙联姻、皇帝取得回族妃子等)。同时,满族统治者主动汉化,也把汉文化传播到了少数民族内部,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的。比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喇嘛庙,少数民族首领经常来中原必然促进交流。
4.对外关系:清朝仍然继承了汉文化传统的“宗主”情节,满族还没入关就与朝鲜签了君臣之盟,朝鲜奉清为正朔,基本上原先明朝的附属国,后来都成为了清朝附属国。但是这种体系在西方入侵后就开始逐步瓦解了。
消极:
1.经济上:不仅满足于自给自足,而且为了维护自给自足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