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样品中所筛选菌株的比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28:50
先将样品进行液体摇瓶培养,然后培养物涂平板可以提高筛选菌株的几率吗?

提高筛选的成功率首先要注意无菌操作,不要人工引入额外的杂菌,有条件的话全程应该在超净台中进行。然后就是按照目标菌种的特性,引入一些营养缺陷,或者抗生素,进行涂板挑选。一般的菌株都会有某种抗性基因,以供加入对应的抗生素进行筛选。

另外一种比较简单易用,效果十分可靠的筛选方法是蓝白斑筛选:
蓝白斑筛选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载体的遗传特征筛选重组子,如α-互补、抗生素基因等。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的短区段,其中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因此,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样,lacZ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筛选,又称为蓝白斑筛选。如用蓝白斑筛选则经连接产物转化的菌平板37℃温箱倒置培养12-16hr后,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

至于首先进行摇瓶培养,如果你的目标菌种含量不是实在太少,少到随机取来涂板的100微升中一个都没有,长不出菌落的话,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摇瓶的时候不同的细菌会产生竞争,而科研涉及到的一些特化菌株或者转化过的工程菌株生存能力不如野生细菌,往往会反而被淘汰......如果目的菌株实在太少,少到没法铺板那自然只好先用过量充足的培养基摇一下,这是没有办法的情况。

先加入 选择性试剂(如 抗生素 你的菌抗什么就加什么,或者你的菌喜欢吃什么就加什么) 再进行液体摇瓶培养,所谓“富集”培养法。然后如你所说便可。